前言
你瞅瞅,這兩年芯片市場跟過山車似的,一會兒上天一會兒入地。特別是高通,突然宣布要漲價,這不是把一群手機廠家給急壞了嘛!“物價漲了,工資不漲,老百姓怎么活?”這句話放在手機市場上也適用。
高通這一漲價,是不是咱們以后買手機也得掂掂腰包了?這不,小米的老大雷軍直接跳出來說,他們早有準備。這是真的穩得住,還是只是在鎮鎮場子?
說起來這高通漲價的事兒,得從頭細說。高通,你知道的,全球手機芯片供應的大老板之一。他們家做的Snapdragon 8Gen 2芯片,那可是頂頂的貨色。
但突然之間,他們宣布要漲價500塊人民幣,這不是小數目,直接就能影響到整個手機制造的成本。
這一漲價,就像是在平靜的水面上扔了一塊大石頭,攪動了一池春水。想想看,哪個廠家不是用著高通的芯片?
從OPPO到vivo,從三星到華為,雖然有的也搞搞自研,但多少還是得依賴高通。這一漲,誰也逃不了。
你要知道,手機行業這幾年可不太景氣,大家都在壓成本,想方設法地吸引消費者?,F在好嘞,高通這么一來,直接就是給手機廠家的成本上了一道“緊箍咒”。
廠家們紛紛表示,這下子壓力大了,成本上去了,傳導到消費者手里,手機的價格不漲都難。
但你別看,面對這種情況,小米的雷軍可不慌。他出來一番話,說小米早就有準備。原來,小米這幾年沒閑著,他們不僅和高通合作,還和聯發科、三星這些芯片生產商搞好了關系。就是說,高通要是漲價,他們可以換個供應商,這不就解決問題了?
雷軍還提到,小米不僅僅是在供應鏈上做文章,他們還自己研發芯片。雖然現在完全自給自足還談不上,但至少在關鍵技術上,小米已經有了一定的突破。這樣一來,即使高通漲價,小米也能保證不會被動挨打。
這種做法,其實也給其他手機廠商提了個醒。你看華為,早就開始自研“麒麟”芯片,雖然中間因為各種原因遇到不少坎坷,但至少在減少對外部供應商依賴上,他們走在了前面?,F在看來,這種自研加多元供應鏈的策略,是未來手機行業的一個趨勢。
不過,這事兒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出效果的。芯片研發,那可是燒錢的活兒,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投入。而且,技術積累和突破并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完成的。
就算是華為,也是花了好幾年時間,才有了現在的一些小成就。而且,自研芯片要達到高通那樣的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高通的漲價可能會讓他們在選擇手機時更加頭疼。畢竟,如果手機價格普遍上漲,對于那些預算有限的用戶來說,可能就不得不考慮性價比更高或者功能稍微簡單一些的手機了。
但是,這也可能是一個激勵創新的機會。市場的壓力能促使廠商們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和成本控制,最終可能會推動整個行業向更高效、更經濟的方向發展。就像那句老話說的,“壓力山大,也能磨出真金”。
說回小米,雷軍的這波操作確實展示了企業的遠見和智慧。通過多元化的芯片供應策略,以及自主研發的嘗試,小米不僅為可能的市場變動做好了準備,還可能由此獲得更大的市場競爭力。
這不僅僅是對高通漲價的一種應對,更是對未來市場可能變化的一種預判和準備。
而對于其他手機廠商,這次高通的漲價也許是一個警鐘。依賴單一供應商的風險始終存在,多元化供應鏈和自主研發的重要性日益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