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行業紛紛押注純電動汽車之際,日本汽車巨頭豐田卻以一場別開生面的三小時發布會,于本周二在東京宣布了將傳統內燃機推向未來的技術藍圖。
據英媒5月29日稱,該公司計劃推出高效緊湊型發動機,這些發動機不僅可使用氫能與生物乙醇等綠色燃料,還能與零排放的電動機在混合動力系統中協同工作。
此番動作與行業內眾多對手全力推進電池電動車(BEV)的趨勢形成對比,中國正加速其BEV發展步伐,本土品牌比亞迪更是展現出超越特斯拉的強勁勢頭。豐田首席執行官佐藤浩二表示,這款“為電氣化時代優化的發動機”,寄托著推動全球實現“碳中和”的愿景。
豐田已憑借普銳斯這一油電混合車型享譽全球,該車型搭載的汽油引擎與電動馬達可根據行駛情況靈活切換,實現更清潔的駕駛體驗。展望未來的混合動力車,豐田透露電動馬達將成為主要驅動力,而新開發的發動機則將扮演輔助角色,共同提升車輛性能。
國內伙伴斯巴魯株式會社和馬自達株式會社也攜其生態友好型發動機設計參與了這場名為“多路徑研討會”的展示活動,兩家公司均在為即將到來的嚴苛排放標準做準備。
“每家公司都渴望勝出,但合作能使我們更快前進。”佐藤強調道。不過,關于新發動機的具體上市時間并未透露。
在這場發布會中,汽車發動機的傳承與革新并存。馬自達透露其擁有超過50年歷史的轉子發動機正被改造成適配電動車的形態;而斯巴魯展示了其標志性的水平對置小排量發動機,首席技術官藤國哲確認公司正在研發具有“斯巴魯風格”的電動車,同時強調不會放棄對現有發動機技術的持續改進。
豐田同樣未放棄在時尚的BEV領域探索,但高管們指出,鑒于全球能源供應條件各異,產品需滿足多樣化客戶需求,且大規模生產BEV所需的投資巨大,單一解決方案并不現實。
他們還著重提到,日本當前汽車生產供應鏈中的550萬個工作崗位不容忽視,因此從經濟和社會責任角度考慮,迅速全面轉向電動車并不現實。
早稻田大學的商業學教授藤本隆宏認為,電動汽車對于減少排放至關重要,但電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排放也不容忽視。在日本等依賴鐵路通勤的國家,優化公共交通或許是對環境更友好的選擇。
他指出:“至少可以說,BEV的普及和創新是絕對必要的,但這并不等同于說僅靠BEV就足夠了。”
藤本教授還提到,從研發到社會、政治、市場條件,不確定性普遍存在。“全球追求的碳中和目標不太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實現,這將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
豐田的舉動,尤其是其在混合動力領域的深耕——如普銳斯的成功,展現了在通往電動化的道路上,豐田力求平衡環保與實用。
通過與斯巴魯、馬自達等國內同行的合作,豐田傳遞出行業協作加速綠色轉型的積極信號,盡管新發動機的商用時間表尚未公布,但其背后的意圖與策略已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