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狂人”李書福又開始沖刺第10家上市公司。
近期,共享出行平臺CaoCao Inc.(以下簡稱:曹操出行)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華泰國際、農銀國際和廣發融資(香港)為聯席保薦人。
截至目前,李書福已手握9家上市公司,其中兩家剛于2024年掛牌上市。2024年2月,路特斯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年度首家在海外登陸資本市場的中國車企;隨后極氪于2024年5月登陸紐交所,創下中國造車新勢力最快IPO紀錄。
也就是說,若曹操出行IPO進程順利,李書福最快將于2024年末攢齊10家上市公司。
吉利系企業為何如此熱衷于上市?李書福的野心是什么?而本次IPO主體曹操出行又在其中作為怎樣的重要一環?
吉利系IPO大收割
翻閱曹操出行的招股說明書,“吉利”一詞被提及數百次,曹操出行的故事也要從吉利說起。
2014年,吉利汽車長達十年的營利雙增戛然而止,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4.34%,凈利潤同比下降46.28%。
也正是這時,吉利集團將目光投向發展浪潮漸起的新能源領域。在李書福的認知中,布局新能源并非單純賣車,而是構造一個新能源汽車共享生態。
曹操出行創始人劉金良曾預判,汽車業的未來是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傳統汽車制造商做出行服務成為必然選擇。“未來的汽車應該是從擁有權向使用權轉換,共享出行便成為趨勢。”
時間來到2015年,中國網約車行業迎來重要節點,網約車行業開始步入更加合規化、合法化的行業生態。
滴滴與快的宣布合并,穩坐中國出行市場主導地位。2015年,滴滴訂單突破14.3億,一二線城市的用戶對網絡專車平臺支持率高達86.7%。
也是在這個時候,吉利孵化出曹操出行。2015年5月,曹操出行正式成立,以國內第一家新能源網約車平臺的身份,殺進這條尚且混沌但充滿機遇的賽道。
對于孵化曹操出行,李書福曾表示:希望以曹操專車平臺為起點,結合車載人工智能,優化智能網絡空間,加快推進變革,把吉利控股集團從汽車制造商向交通運輸服務商、信息內容提供商轉型。
作為吉利集團布局“新能源汽車共享生態”的一塊試驗田,在一超多強的市場格局下,曹操出行想要撬出一個缺口實屬不易。
為迅速提升訂單規模,曹操出行選擇與各種聚合平臺合作,以此提高網約車平臺用戶獲取效率及品牌知名度。
曹操出行在招股書中提到,近年來,網約車平臺對高德、美團、百度地圖等聚合平臺的倚重持續升高。2021年至2023年,曹操出行來自聚合平臺訂單的GTV由39億元增至89億元,占總GTV比重由43.8%增至73.2%。
在此期間,曹操出行營收規模增長迅速。2021年至2023年,曹操出行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1.53億元、76.31億元、106.68億。按總交易額來算,自2021年起,曹操出行一直位列中國網約車平臺前三。
只是,隨著對聚合平臺依賴的加劇,曹操出行向聚合平臺所支付的傭金也不斷升高,由2021年的2.77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6.67億元。
最主要的是,通過第三方聚合平臺提交訂單的用戶,比起出行品牌更關心價格,且這一部分用戶資源屬于第三方聚合平臺,較難提高曹操出行用戶粘度,制約其定價模式。
有分析指出,如今聚合平臺入駐的網約車品牌較多、競爭激烈,且這些平臺大多情況下通過打價格戰來競價乘客。在此環境下,曹操出行作為其中一員,自然避免不了“價格內卷”。
對此,曹操出行也列出相關風險提示:我們可能因議價能力有限而不得不接受不利條款。
網約車講出新故事?
事實上,網約車行業在經過初期的野蠻生長后,如今正面臨著增長的雙重困境。
一方面,市場增速放緩,用戶規模趨于飽和。另一方面,行業內以滴滴為主的一超多強格局已經形成,新進入者難以撼動現有壁壘。
在中國網約車排行中,曹操出行雖位列第三,但與榜首滴滴相比,僅是零頭。
結合曹操出行招股書數據,2023年以GTV(總交易價值)計算,中國前五大網約車品牌的市場份額為90.6%。其中,滴滴市占率達到75.5%,而曹操出行僅4.79%。
以2023年營收規模來看,滴滴出行在中國地區實現營業收入1750.34億元,是曹操出行規模的1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