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榮威很忙。
5月10日,剛剛結束北京車展忙碌行程的榮威,便馬不停蹄地在上海舉辦了另外一場大型活動——上汽榮威DMH技術品牌大會。
活動中,上汽榮威正式發布了其“DMH超級混動技術”技術品牌,將上汽集團在混動領域十余年的深厚技術積淀,完完整整地展現在大眾面前。
發布會結束后,榮威多位高層領導與包括寰球汽車在內的多家媒體展開了一場深入的交流。在這場推心置腹的交流中,榮威不僅全面地、針對性地回答了外界有關DMH超級混動技術的諸多困惑,也堅定地向外界傳達了一個認知:
榮威會堅定不移地打好“技術”這張牌,并以更自信的品牌形象、更強勁的產品競爭力,在同質化嚴重的新能源市場中打響自主品牌“國家隊”的品質戰、價值戰,向著更高質量、高水平健康發展。
對于榮威而言,當前這一時間節點是一個尤為重要的窗口期,全新的市場格局、全新的領導班子,也意味著全新的可能性,如何運用正確的商業邏輯和發展戰略推動品牌“向上走”,是接下來榮威重回主流汽車市場的關鍵。
1
讓技術人才“走向臺前”
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過去兩年,榮威的存在感不算高。
這種“不高”并非來自能力上的欠缺。相反,作為上汽集團全力打造的自主汽車品牌,榮威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投注在它身上的資源只多不少。可以說,上汽集團最先進、最強大的技術都在榮威身上。
尤其是在混動技術領域,隨著混動技術在諸多技術路線中突出重圍,越來越多品牌開始強調所謂混動技術的“正統性”,但很多人其實不知道,早在2010年,上汽便前瞻性地布局插電混動技術領域,并將其視為值得長期投入的技術持續深耕;
當比亞迪憑借著DM-i混動技術在新能源市場“大殺四方”時,很多其實不知道,2017年,上汽自主研發的第一代EDU混動技術就斬獲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含金量”非常高。
這種“不高”更多的來自其聲量上的后繼不足與市場感知的匱乏,通俗來說,就是“叫好不叫座”。在榮威的官方社區中,也市場能聽到一種聲音,“榮威的車是好車,但就是沒有水花”。而榮威也逐漸在市場的真實反饋和“苦口婆心”中回過味來:榮威缺的從來不是硬核的、從用戶需求出發的產品和技術,而是將這些完完整整講給用戶聽的思維和動作。
因此,在這場規格頗高、規模十足的技術品牌發布會中,我們看不到那些傳統而無趣的發布會流程,而是將舞臺的大半時間留給榮威背后、DMH混動技術背后的工程師團隊,讓真正懂技術、懂產品的技術人員“走向臺前”。
在這些技術人員中,年輕化又是一個重要特征。周凡棚、盧晗、楊晶三位上汽青年才俊的分享將整場發布會推向高潮。不再是“冷冰冰”的數據展示,而是結合各自的研發故事,呈現出一個更加有溫度、有人情味的上汽榮威,并在這個過程中將DMH混動的技術實力完整呈現。
在行業專業人士看來,這不僅僅是一場技術成果的展現,更是一次品牌形象的修正與重塑。“榮威正在跨越以營銷和銷量為價值導向的節點,進入了以技術發展為基、以品牌力為護城河的全新階段。”
2
榮威DMH給混動市場上了道“硬菜”
回到這場發布會的“主角”——榮威DMH超級混動。在發布會后的媒體專訪中,寰球汽車針對DMH超級混動的先進性和技術優勢提出了一個疑問:目前,上汽在混動領域的技術研發實力達到了什么水平?與比亞迪相比如何?
面對這一尖銳的問題,上汽集團創新研發總院常務副院長蘆勇顯得十分從容,他回答道,“如果用一句話來回答,就是‘國際先進水平’。”
上汽集團創新研發總院常務副院長蘆勇
具體來看,DMH超級混動系統采用了當前主流的P1+P3混動構型,創新性地將異軸P1電機改良為同軸結構,大幅提升了傳動效率、優化了NVH性能,讓整個系統更高效、駕駛體驗更平順安靜。
與此同時,DMH超級混動還具備著模塊化、集成化、專屬化三大技術特點。憑借行業首創的“能量域”全域熱管理、動力總成大腦PICU、發動機+P1電機同軸結構等多項領先技術,以軟件算法為核心,匹配混動專用高效發動機、變速箱、長續航電池等專用硬件,“軟硬兼施”,DMH混動系統可以做到超級融合,實現最強性能和最優指標。
此外,得益于上汽在動力總成核心技術上的深度自研,在影響混動系統性能的關鍵指標發動機熱效率上,DMH混動技術還將向46%實現突破。
以北京車展上正式開啟預售的榮威D5X DMH為例。作為DMH超級混動技術在“D家族”車型上的首次擴展應用,其發動機超寬域熱效率42%;峰值功率和扭矩分別為110kW、235 N·m。在今年年初的海南環島實測中,榮威D5X DMH實現了1621km的真實綜合續航和3.8L的百公里平均油耗。
在天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原副主任姚春德看來,“DMH在插混技術上的突破不是炫技,而是立足于真實使用場景,集合了傳統燃油車和電動車的優點,帶給用戶實實在在的出行最優解。”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動汽車分會名譽主任陳全世也表示,“DMH超級混動技術是榮威十余年混動技術研發積累的結晶。其獨特的電改混理念在經濟性、里程焦慮解決、電動化體驗、乘坐空間和覆蓋區域等方面處于市場領先水平,使得DMH技術不僅在技術層面占據優勢,更在市場競爭中具備了持久的生命力。”
3
榮威的“下一步”
更為關鍵的是,對于榮威而言,DMH超級混動技術品牌的發布只是“第一步”。圍繞著DMH這一技術原點,榮威要持續擴大自身的品牌影響力。
產品層面,未來三年,榮威將繼續投放多款新車,涵蓋純電、混動及燃油車,全方位滿足萬千家庭在生活中的每個場景需求。在更遠的產品開發中,榮威的愿景是:從A級市場到B級市場,再到10-20萬價格區間,都能找到落地生根的產品。
這樣的愿景其實也與上汽乘用車的整體規劃分不開關系。按照規劃,智己和飛凡主攻中高端電動汽車;MG主攻海外市場;而榮威則定位于主流國民品牌,去滿足中國社會最主流、最穩健的消費群體需求。
研發層面,在“五國六地”的研發布局下,上汽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已在前瞻技術、研發人員、硬件設備等領域做好充分準備,深度賦能榮威等自主品牌。與此同時,在上汽創新研發總院,榮威還打造了一支超過7000人的研發團隊,技術骨干超過50%。在此基礎上,榮威構建了一整套完善的自主開發、正向研發體系。
總的來看,榮威對于當前自身的結構性困境和市場急劇變化帶來的挑戰,有著相當清晰的認知,和迅速作出反饋的自知自覺。
隨著榮威在運營思路、戰略節奏等方面的重新調整,以及上汽集團在技術、體系等的深度賦能,榮威值得期待進入一個更加快速、高效的發展節奏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