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報道:近來,“睡門”成為網絡熱詞,其背后凸顯出當代年輕人深受入睡難的困擾。據了解,“睡門”意為渴望進入入睡之門,反映出當代年輕人普遍存在入睡難的問題。
夜幕降臨,本該是年輕人放松身心、進入夢鄉的時刻,卻成了許多人的“戰場”。他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有的年輕人因白天長時間伏案工作,使得身體缺乏必要的運動鍛煉,夜晚頸椎與肌肉的疼痛如影隨形,讓他們睡意全無。還有些人因工作壓力大而備受神經痛的煎熬,尤其是在夜晚,疼痛的陰霾似乎愈發濃重。
年輕人在工作、學業、社交等多方面面臨著競爭與挑戰,長期處于緊張、焦慮的精神狀態下,身體的免疫力下降,慢性病更容易乘虛而入,而心理上的壓力又會放大身體的疼痛感知,進一步加劇了失眠的程度。
“睡了一夜總感覺睡眠斷斷續續”“明明睡著了,但又感覺像沒睡著”“睡到半夜總是醒,醒來又半天睡不著”……這種“碎片化睡眠”,很多人都經歷過。
有研究發現,長期處于“碎片化睡眠”會導致大腦加速衰老、記憶力下降,全身炎癥水平上升。
“碎片化睡眠”的危害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