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寶馬中國暫未公布9月份在華銷量數據,但寶馬集團已經公布了三季度中國區銷量14.77萬輛,同比下降29.8%,而其三季度全球銷量是54.09萬輛,同比下降13%,僅僅是中國區在三季度就比去年同期少賣了6.3萬輛新車,領跑全球各市場跌幅榜,也是直接導致寶馬總銷量出現大幅下滑的關鍵。而造成這一局面的就是7月份寶馬中國官宣漲價,或者說是帶頭退出價格戰。
2024三季度寶馬全球各市場表現
漲價后市場并不買賬
寶馬中國的想法是好的,畢竟無底線的價格戰對誰都不利,可沒想到包括奔馳、奧迪在內的很多高端品牌并未跟進,寶馬7月份的銷量環比下跌12%,8月份環比跌幅繼續擴大至28.8%,但奔馳和奧迪兩個品牌在七八月份的銷量基本持平,奧迪8月份甚至實現了環比小幅增長,總計交付47900輛,奔馳則是49506輛,而寶馬僅交付34846輛,與其他兩家差距屬實有點大了。
但客觀來說,奧迪和奔馳在三季度同樣沒能迎來理想的上漲勢頭,反而是被新勢力品牌抓住機會,比如理想9月份交付5.3萬輛,問界交付3.5萬輛,小鵬、蔚來和極氪分別交付2.1萬輛,小米SU7單車9月交付破萬,像零跑、小鵬、理想等品牌,都實現了年內月銷高點,必然奪走了原本可能屬于寶馬的潛在客戶,那么曾經以操控著稱的寶馬為何無法通過漲價刺激市場買單了呢?
一方面,新勢力正在通過技術升級,在性能、智能領域對傳統高端品牌實現了彎道超車,或者說高端品牌的加速能力,新勢力車型輕松依靠電驅完成超越了,而高階智駕、智能座艙的迭代速度明顯更快,在定價上則普遍低于高端品牌同級車型。
一方面,現如今買車群體集中在年輕人一代,比如90后、00后們,他們對寶馬、奔馳、奧迪等品牌的認知沒有那么深,不像70后、80后有情懷,消費主體的年輕化,導致傳統品牌失去了吸引力,哪怕是它們的調校、品控依然出色,但在新勢力瘋狂宣傳攻勢下,幾乎很難抵擋這種誘惑。
而奔馳和奧迪等高端品牌,似乎并未因寶馬漲價而實現銷量井噴,這也說明傳統高端品牌的市場份額或難以回到從前了。
悄悄下調全系車型終端售價
雖然寶馬中國重返價格戰是最近幾天才被曝光的事,但實際上它從9月中下旬就已經開始行動了,全國各地經銷商紛紛下調各車型實際裸車價。
比如寶馬3系全款優惠超過8萬元,在7月宣布漲價之后只能優惠6-7萬元,寶馬i3在七八月份出現斷崖式下跌,目前入門級2024款 eDrive 35 L的終端裸車價已經跌破20萬元,7月份則不低于21萬元,寶馬X3目前終端優惠超過13萬元,但8月份僅交付5971輛,同級奔馳GLC、奧迪Q5L均破1.2萬輛,以上相關車型裸車價需到各地經銷商處咨詢了解,各地有差異。
而一直表現穩定的寶馬X5,在8月份也僅交付5103輛,處于年內月銷量低點,其市場份額正在被理想L9、問界M9等新勢力SUV奪走,其中理想L9在8月交付6696輛,問界M9則交付16955輛,冰箱彩電大沙發,還有高階智駕,讓新勢力車型成為高端市場的寵兒,而寶馬X5終端優惠始終保持在10萬元左右,可能是僅有的一個沒有頻繁調整價格的寶馬車型。
寶馬等品牌后市依然艱難
奔馳2024年三季度在華銷量下滑13%,旗下的邁巴赫、奔馳S級需求量持續下降,而寶馬和MINI品牌在華銷量下滑高達30%,即便是他們選擇參與價格戰,在新勢力、自主新能源車瘋狂內卷的大環境下,似乎依然很難看到復蘇的希望,畢竟經過這兩年的新能源車洗禮,國內消費者已經對品牌、情懷不再執著,蔚來李斌曾經說:“特斯拉有的我也有,我有的它沒有。”,這句話用在寶馬、奔馳、奧迪等品牌身上似乎更合適一些。
當汽車正在成為快消品,當國民支出逐漸萎縮,當自主品牌卷智駕、智能座艙、冰箱、彩電的時候,花更少的錢換取綜合體驗更接近寶馬、奔馳的新能源車,或許是未來大多數人的選擇,但寶馬的降價空間是否見頂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