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一款格子外套在亞馬遜銷量排名第一,單件單款單天銷量破萬,安徽上巖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上巖科技”)總經理蔣葉兵立即截圖,留下這一高光時刻,“那是我們電商人的榮耀”。
自2016年獲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以來,依托產業和科教等綜合優勢,合肥跨境電商發展迅速。合肥市商務局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合肥市跨境電商交易額首次突破200億元,占全省比重達 57.5%,同比增長21%。2024年1-7月,合肥跨境電商交易額129.81億元,同比增長16.3%。合肥市推動跨境電商發展工作榮獲2023年度安徽省政府督查激勵。
合肥已構建由跨境電商線上綜合服務平臺、跨境電商線下綜合園區、電商協會、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組成的四位一體服務體系,為企業發展跨境電商提供開店運營、品牌塑造、數字營銷、人才培訓、物流倉儲等全方位服務。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蔣葉兵是第一批從江浙等沿海地區回流合肥的跨境電商創業者,上巖科技搬遷至合肥之后,進一步發展壯大,成為合肥跨境電商的代表性出海企業。
位居中部地區的合肥,既不靠海也沒有大型河港,雖在外貿上沒有先天優勢,卻借助跨境電商找到融入國際市場的新路徑。
截至2023年底,合肥市有跨境電商企業約2600家,其中年交易額超2000萬元的企業139家。亞馬遜平臺上,2023年合肥跨境電商交易額、新增賣家數均位居全國前十;今年一季度,在光伏新能源細分領域,合肥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居全國首位。
在前不久發布的2023年度安徽省“跨境電子商務企業10強、50強”“跨境電子商務服務企業5強”和“海外倉企業20強”名單中,合肥分別有9家、30家、2家、13家企業上榜,占比分別達75%、60%、40%、65%。
從無到有建生態
2016年1月,國務院批準了第二批共12個城市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合肥名列其中。此次獲批的城市中,上海、寧波、青島、深圳等8個城市為東部沿海的傳統外貿強市,中部僅有合肥與鄭州兩城,西部有成渝“雙子星”。
從區位來看,合肥不靠海、不沿江,在物流成本和時效上不占優勢;從產業來看,產業鏈、供應鏈也不如廣深、江浙完善。
“面對這個全新的業態,合肥幾乎是從無到有來打造跨境電商生態,為企業提供一個能夠發展跨境電商、愿意發展跨境電商的環境。”合肥市商務局電商處處長郝圣梅告訴界面新聞。
2016年4月,安徽省政府印發《中國(合肥)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提出構建信息共享、金融服務、智能物流、電商信用、統計監測和風險防控等六大體系,搭建線上“單一窗口”和線下“綜合園區”兩個平臺,打造跨境電子商務完整產業鏈和生態圈,實現跨境電子商務便利化、規范化發展。
據郝圣梅介紹,線上綜合服務平臺解決了跨境電商企業報關等業務問題,而線下園區集聚了金融、物流、培訓、平臺對接等配套服務。根據《實施方案》,合肥跨境電商綜試區將建立以安徽(蜀山)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為核心,合肥綜合保稅區等為支撐的“一核三區”協同發展格局。
2022年,《安徽省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實施方案》發布,提出了加強跨境電商載體平臺建設、壯大跨境電商主體、培育跨境電商孵化機構等22條措施。2023年,安徽省出臺海外倉示范主體認定辦法,推動海外倉建設。
郝圣梅指出,除了省級政策,合肥市也從主體培育、產業園建設、配套服務等方面推出了相關舉措,支持跨境電商發展。目前,合肥市共有4個省級、5個市級跨境電商產業園。
安徽省跨境電商創新服務中心(下稱“服務中心”)便是其中一家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服務中心跟傳統的產業園不一樣。傳統的產業園可能更偏于物業管理,將企業招商過來之后提供物業服務,很少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而我們作為跨境電商的產業園,要搭建一個非常齊全的行業生態。”服務中心主任孫偉介紹到。服務中心坐落于合肥市蜀山區,擁有一棟12層的大樓。服務中心在招商時除了招募跨境電商企業,也會招募通關信息、國際物流、跨境支付、跨境營銷、跨境金融等方面的配套服務商。
從企業生命周期的角度,服務中心將入駐企業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0-1的初創階段、1-10的成長階段以及10-100的成熟階段。“企業在0-1的初創階段,剛剛開始做跨境電商,對很多行業知識完全不了解,這是我們服務中心工作最多的階段,幫助企業對接平臺,解決跨境支付、國際物流、通關信息化等各個環節的問題。”孫偉說。等到企業發展到1-10階段,則普遍需要知識產權保護、資質認證等服務。當企業發展到10-100的成熟階段時,需要的往往是金融支持、合規支持。
從2020年9月正式成立至今,服務中心注冊入駐的企業共151家,截至目前在營企業為43家。“先后招引了幾批企業,有些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可能需要更大的辦公場地,就搬走了,還有些企業可能在周邊買樓了。”孫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