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復雜多變的市場中,企業越來越多地關注“韌性”以尋求增長。
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韌性時代》中指出,企業要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保持增長,必須摒棄過時的經驗,探索“新大陸”。
在國內的科創行業,“新大陸”這樣的故事頻繁出現。海爾生物(688139.SH)近年來加大轉型力度,“新產業增長”成為了關鍵詞。最新的2024年中報就顯示,其新產業收入占比已達到42.63%,同比增長22.69%。
作為國內低溫存儲行業的絕對龍頭,海爾生物通過堅定的戰略轉型,圍繞“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數字場景生態品牌”戰略,不斷拓展品類,縱向深耕傳統低溫存儲類業務,橫向拓展非存儲業務,創造了第二成長曲線——新產業獲得了持續性的增長。
對于海爾生物而言,所謂“新產業”,既包括“顯性層面”——公司通過并購整合,壯大此前已布局的新賽道,還有“隱性層面”——通過技術、產品與服務等升級滿足用戶新需求,所帶來的新方案、新模式等。
反映在報表上的數字只是表象,市場與投資者更關注的是,海爾生物新產業增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新產業又是否能轉化為企業可持續增長的動力?
1、堅持一條主線:抓住歷史進程中的變和不變
沒有企業不渴望增長。在不確定的時代,為應對復雜的競爭形勢,企業保持韌性的姿勢就是抓住歷史進程的變與不變。
以科技巨頭微軟為例,之所以其能在AI大模型時代吃到紅利,主要得益于其對變化和不變的把握。一方面,抓住變化的機會,公司提前進入云計算領域,為客戶提供全面的算力和應用服務;另一方面,堅持“移動優先、云優先”的轉型戰略,確保了其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
海爾生物也是如此。
一面是主動求變,針對終端用戶從傳統單品向場景方案需求轉變的趨勢,順勢而為增強抓場景機會的能力,另一面則是錨定底層戰略價值不變,始終圍繞“用戶”需求,來實現創新。
海爾生物的“變”,既幫助公司強化存量客戶的粘性,帶來單客戶價值的提升;同時,產品和場景的創新,也在拓寬業務邊界,帶來客戶數量與新市場的增量。
需要指出的是,新產業作為第二曲線需要建立在第一曲線上,傳統基石業務對新產業發展也至關重要。
受行業需求、用戶訂單延遲等因素,今年上半年海爾生物低溫存儲業務收入雖然同比下降,但環比去年下半年增長超20%。
事實上目前行業里的大多數企業,仍聚焦在設備或者軟件等單一維度,海爾生物則通過構建“設備+平臺+服務”的EPS新模式,大大增強了競爭力,其低溫存儲傳統業務的壁壘,在不斷加厚,護城河也在不斷提升,同時客戶對海爾生物的信賴,也在不斷提升。
被稱為“生物銀行”的生物樣本庫場景,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在過去,用戶對傳統樣本庫管理的需求只是單一的存儲。但隨著樣本量的增加,存儲要求的提升,傳統樣本庫人工管理繁瑣、樣本安全質量有限等問題就顯現出來。
今年上半年,海爾生物推出了第四代樣本庫——生命方舟系列智慧生物樣本庫方案,通過“單體式+組合拼接式”,實現樣本處理、轉運、存儲、質控、應用全流程服務升級,進入了更安全、更智能的定制化時代。
相較于過去或者同行單一地賣產品,海爾生物提供了涵蓋設備、平臺、耗材服務等一站式、全場景的解決方案——這無疑更能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需求。
除此以外,生物樣本庫場景方案還在不斷拓展,走向多元化場景,如菌毒種自動化庫、植物種質自動化庫、細胞自動化庫等,也帶來了看得見的訂單量。
在今年上半年,海爾生物國內樣本庫新增訂單增長2倍,接連中標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大連石化研究所等行業示范項目。
當然,除了在低溫存儲行業的優勢之外,在非存儲新產業上,海爾生物也是貴在一個“變”。目前,以數智化為抓手,生命科學與醫療創新也已成為海爾生物強勁的增長引擎。
比如針對中試、QC質控、生產場景等制藥場景,公司多類全新方案已陸續上市,并落地漢唐生物、碧博生物等用戶,未來將繼續向生物制藥生產鏈多細分場景持續拓展。
比如今年表現搶眼的用藥自動化業務,海爾生物半年的營收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
像基于 3D-AI 視覺識別自學習、多機械手仿生控制等新技術推出的全自動配液機器人、貼簽分揀流水線、分包核對一體機、補藥機器人、機械手分揀機、桌面式配液機器人等新產品方案,幫助用戶顯著提升了配藥效率。
而從單個場景到多個場景,從傳統業務到新業務,從國內到國外,邏輯都是相通的,那就是變化帶來的新增長。
盡管布局海外已有數年,但今年上半年,無論是傳統低溫存儲類產品表現出的逆勢增長,如海爾生物海外超低溫和低溫產品保持正增長、藥品箱等恒溫類產品實現雙位數增長;抑或是如離心機、培養箱、凍存方案等新產業的陸續落地......這些出海新增長成果背后,是海爾生物海外本土化打法之“變”。
在中國企業“不出海,就出局”的時代,想要扎根海外市場,須以本土化推進全球化。所謂的“本土化”,一方面是成熟的當地化運營,針對不同國家的個性化用戶需求,海爾生物以“一國一策”的本地化布局,以美國、英國、荷蘭、新加坡、越南等國家為核心,建立起輻射周邊的當地化團隊,提升服務的響應與交付能力。
另一方面,來自國內豐富的場景和方案的實踐與經驗的積累,海爾生物還通過在海外持續的新品類與新方案拓展,以本地化創新賦能當地團隊,由此實現海外市場的破局。
比如,在英國,今年上半年海爾生物向牛津大學研究中心交付了大型液氮罐低溫儲存設備;在尼泊爾,海爾生物創新研發的微波醫療廢棄物處理工作站也以全場景覆蓋和完整的功能分區,助力當地公衛的高質量發展;在非洲,海爾生物全球首個集水、空氣、土壤檢測于一體的環境檢測移動實驗室成功落地科特迪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