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車展前夕,由華為車BU智選車業務升級而來的鴻蒙智行再度擴展陣容。
8月26日,鴻蒙智行旗下問界新M7 Pro正式上市,起售價24.98萬,當天鴻蒙智行首款轎跑SUV智界R7也正式亮相。截至目前,鴻蒙智行已有AITO問界、LUXEED智界、STELATO享界、MAEXTRO尊界四個系列。
在鴻蒙智行持續擴大自己產品陣容的同時,華為車BU也在持續擴大自己的資本朋友圈。繼阿維塔后,8月25日賽力斯也宣布欲以115億元投資華為全資持有的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引望”)10%股份。隨著與華為合作的多款車型陸續上路,仍在觀望中的車廠們到了該下定決心的時刻,這同時也引出一個問題,華為還意欲拿出多少引望股份?
加速擴大陣容
鴻蒙智行的陣容在加速擴大。在和北汽推出享界S9 20天后,鴻蒙智行又發布了新M7 Pro版。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對這款車的定位是“25萬級別最好的SUV”。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問界新M7 Pro是華為ADS(自動駕駛系統)3.0版本的首發車型。余承東當天還表示,深圳上下班道路擁堵,相較于過去總是讓行的華為ADS 2.0,能智能處理更復雜路況的3.0版本則提升很大效率。
智能駕駛系統曾是造車新勢力的重要標簽之一,也是鴻蒙智行的重要發力方向。有消費者在跟《華夏時報》記者交流時曾表示,自己愿意為智能駕駛買單,但并不愿意為冰箱皮沙發買單。今年8月余承東還在社交平臺表示,鴻蒙智行旗下車型將實現全系標配華為智駕。
問界新M7是鴻蒙智行的主力車型之一。據記者了解,問界新M7于去年9月成都車展推出,后續還推出了Max版本和Ultra版本,也正是這款車為問界帶來大量訂單。余承東在8月26日的演講中宣布,問界新M7系列自推出以來大定突破24萬臺。他同時披露的一組數據是,問界迄今銷售有40多萬臺,其中30多萬臺都在近一年多時間中銷售。
火熱訂單要有能夠匹配的產能。當日前來站臺的賽力斯總裁何利揚透露,問界新M7目前已累計交付突破21萬臺,單月峰值產能突破三萬臺,他同時表示,今年8月賽力斯推出高溫技改,讓交付出現一些波動,“我們并沒有發生什么事情,只是為接下來創造全新的速度與記錄做好一切準備。”
需要提及的是,高成本是每臺新能源車都要面對的問題。余承東當日以新M7 Pro版本的入門款為例,稱賣一輛車要虧2萬多元、接近3萬元。他表示,以這樣的價格賣,是希望能讓更多的用戶體驗到智能駕駛的技術和樂趣。作為對比,今年Q2小米首次披露汽車業績,當季其總交付27307輛小米SU7,經調整凈虧損18億元。
賽力斯之后是誰
鴻蒙智行只是華為車BU與車廠合作的模式之一。據記者了解,除了全方位合作的鴻蒙智行外,華為車BU跟車廠的合作還有提供智能解決方案的華為HI(HUAWEI INSIDE)模式,以及零部件供應。
而隨著車廠對智能的渴求,為了讓它們放下戒心,華為除了一再強調不造車外,還想將車BU打造成一個多方共同持股的開放平臺。去年11月,華為宣布欲成立一家新公司,并擬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的核心技術和資源整合至新公司,外界認為這是車BU將單飛的信號。今年1月引望成立。
近日引望的外部投資人陸續浮出,讓外界意識到它的估值已經超過千億元。除了與華為采用HI模式合作的長安系阿維塔外,8月25日賽力斯也同樣宣布擬以115億元購買引望10%的股份。賽力斯是目前與華為合作最深入的車廠,除了新M7外,它還跟華為合作推出了M5和M9兩大車型。
賽力斯8月25日的公告也披露了華為車BU目前的經營狀況。大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財務報表顯示,引望2022年、2023年和今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0.98億元、47億元和104.35億元,歸母凈利潤則為-75.87億元、-55.97億元和22.31億元,需要提及的是,今年上半年也是華為車BU首個半年度盈利為正。這份報告還預估,引望2024年度歸母凈利潤為33.51億元。
除了阿維塔和賽力斯外,北汽、奇瑞、江淮等合作廠商也被外界認為是引望的潛在投資者。此外,去年11月,余承東還表示歡迎合作伙伴以及像一汽等更有實力的車廠來一起共建。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在跟《華夏時報》記者交流時認為,華為成立車BU新公司,吸引車企入股,源于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傳統車企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和市場機會,其次華為在5G、AI等領域的技術和資源可以為汽車領域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和創新。他認為,有意投資引望的車企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對汽車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有強烈需求的車企,另一類則是希望通過與華為的合作來提升自身技術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的車企。
誰會成為引望下一個投資者?仍在觀望的車廠們或許還要再看一看問界之外的汽車銷售成績單,它們的投資速度也影響著華為車BU裝載進引望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