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坐在車頂的人從特斯拉女車主變成“紅衣大叔”,當金晨、張若昀、馬未都和“古惑仔天團”等明星加起來的流量還不敵“米粉”的聲浪,當意氣風發的奇瑞、長城們邀請數千名國際友人前來“檢閱”,第18屆北京車展注定成為一場車圈狂歡。
而在喧鬧背后,長期被認為落后于時代的日系品牌也向外傳遞出積極求變的信號。
日產汽車在本次車展發布全新品牌主張“盡興由NI”(Excitement by NI)。
此前,日產汽車發布了全新戰略規劃“The Arc”(電弧計劃),到2026年,日產汽車計劃將全球電驅化車型占比提升至40%,并到2030年提升至60%。在最核心的智能化和電驅化領域,計劃推出下一代ProPILOT 超智駕技術、增強型NCM鋰離子電池、LFP電池和全固態電池等舉措。
作為智能化、電動化的最新踐行,日產此次在發布會上帶來了六款概念車。Epoch概念車專為城市和郊區使用場景的年輕用戶而設計;Epic概念車是一款在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上均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純電動SUV;Era概念車是款插電式混合動力SUV將全面支持城市場景下的生活方式;Evo概念車可滿足全家人的娛樂需求。
此外,還有日產Hyper Force純電動概念車和日產Hyper Punk純電動概念車,在駕駛樂趣和情緒交互上各有特色。
日產汽車CEO內田誠在接受包括澎湃新聞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的價格戰使得競爭非常激烈,但我們也需要加入競爭。這幾款概念車是基于中國本土需求設計的,我們也會繼續發揮本土速度,從而占據競爭優勢。”
內田誠表示,近幾年中國用戶的需求變化很大,現在和5年前不可同日而語。“在中國,車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不僅如此,這一趨勢已經擴展到了其他地區。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首先關注和明確中國用戶的需求。”他表示。
日產汽車公司全球產品企劃&全球項目管理高級副總裁艾思諾(Ivan Espinosa)在采訪中進一步解釋稱:“中國消費者兩年前對自動駕駛的需求還沒那么高,但現在不同了。中國速度讓我們意識到需要改變產品開發理念,我們要打造更個性化的體驗,比如讓移動設備的信息與車機能夠互通。”
另一方面,中國新勢力把傳統車企5-7年開發一款新車的周期縮短到了18個月,這是絕大部分海外汽車制造商無法想象的事。“現在日產有很多的工程師正在中國學習,希望通過新技術來趕上‘中國速度’”。艾思諾表示。
2023年,中國成為全球出口第一大國,其中約四分之一為新能源車。日產看中了中國供應鏈的優勢以及中國市場的出口潛力,計劃從2025年開始將中國作為新能源車出口基地,年出口量計劃為10萬輛。
鑒于當前部分國家對來自中國的汽車“并不友好”,對此,日產中國投資部門負責人松山昌史表示:“實際上世界上有80%的市場能夠接受中國制造的汽車。”
在此格局下,日產的“在中國,為中國”戰略將再向前邁出一步,成為“在中國,為中國,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