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以“AI強校大時代——用新質生產力打造金鑰匙強校”為主題的第一屆人工智能教育應用論壇暨AI教育科技成果展如期舉行。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副會長兼人才發(fā)展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李志民出席本次論壇并發(fā)表主旨演講。
李志民表示,當前,我們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教育觀念的轉變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當前人類正在步入信息社會,部分教育工作者的思維卻停留在工業(yè)甚至農業(yè)社會階段。互聯(lián)網(wǎng)正在推動人類文明邁向新的高度,我們必須轉變這樣的觀念。
李志民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他認為,AI技術正逐漸滲透至各個領域,我們應當從根本上理解其邏輯及其帶來的變革。在教育層面,人工智能從根本上改變了教育要素,而教育要素的改變又將重塑教育的形態(tài)。
從教育學者普遍認同的教育四大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以及教育手段或教育技術出發(fā),李志民進一步展開了分析。
在教育者層面,李志民認為,AI成為“教師”是教育第一大要素經(jīng)歷的根本性變革。
在受教育者層面,李志民談道,人工智能為學習者帶來了顯著的變革。AI技術提供了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和豐富的學習資源,使得學習過程更為高效。學生能夠依據(jù)自身的學習進度和興趣,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教育的核心功能在于傳遞知識,若能恰當運用人工智能,可以通過AI教師的指導來規(guī)劃個人學習路徑。然而,當前,家長的觀念尚未完全轉變,這一代學生是網(wǎng)絡時代的“原住民”,家長則是網(wǎng)絡或數(shù)字時代的“移民”,一些家長認為紙質書籍學習效率更高,但有些孩子更傾向于通過屏幕學習,這標志著學習方式和工具的重大轉變。
此外,李志民還表示,人工智能時代沒有人能夠壟斷知識,這是教育內容、物資方面的根本性改變。
“人類文明從石器時代走到青銅器時代,并不是因為我們的祖先把石頭用完了。”李志民最后表示,未來某一天,我們的學生可能不再需要到校上課,這并非因為我們的教授和學者不夠優(yōu)秀,也不是因為缺乏杰出的學術人才,而是因為技術的進步推動人類文明邁上新的臺階,技術進步不因為任何人的意志而轉移,我們所能做的是調整觀念,跟上時代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