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消息,今晚,小米集團(01810.HK)董事長雷軍舉行2024年度演講,主題是"勇氣"。他分享了小米造車這三年的經歷,透露了為什么造車,不收購不找代工、全資造車的原因、調整年度交付目標等。
直播截圖
雷軍表示,小米造車是意外,如果不是遭遇美國制裁,小米不會貿然進入汽車行業。董事會上有人提出,如果不能做手機,小米三四萬人怎么辦?一位董事建議造車,獲得了幾乎所有高管的贊同。雷軍稱,經歷了80多場調研,感受到智能電動汽車是大勢所趨,且汽車行業正與消費電子行業融合。
他提到,在調研過程中,蔚來(09866.HK/NIO.US)CEO李斌和小鵬汽車(09868.HK/XPEV.US)CEO何小鵬力勸他造車。2021年3月30日,小米正式宣布造車,10年內投入100億美元。
小米比新勢力晚了六七年才入局造車,雷軍對此表示,智能化才剛剛開始,汽車是百年賽道,只要真心想干,任何時候開始都是最好的時機。
關于小米汽車為何不獨立上市?雷軍表示,當年有VC愿意投100億美元,心動過但拒絕了。“考慮到造車周期很長,拿了別人的錢,怕意見不能長期一致,小米決定錢全部自己出,風險全部自己扛。”
小米汽車為何不找代工或者收購?雷軍表示,剛開始確實想過,中國汽車產業鏈已經很成熟,攢一輛車很容易。但由于14年前小米吃過大虧,當時是輕模式開始,初期速度很快,但根基不扎實,后來遇到了很多挫折,到今天還在補課。“所以當再次創業時,我們決定不走捷徑,不收購不代工,從核心技術開始十倍投入,認真造一輛好車。”
小米曾被質疑,蘋果10年造車不成,小米憑什么3年能成。雷軍表示:“我咋知道蘋果為啥10年不成?汽車產業已經很成熟,3年干成是標準時間。”
雷軍提到,2022年春節前小米汽車第一次評審會,分歧很大,最終決定整個方案推倒重干。春節后的汽車部核心干部會議開了21天,最終大家形成共識:尊重行業規律,要先守正再出奇。
雷軍造車的第一步是自己開車,他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成為開車最好的中國企業家之一。雷軍說,他力爭參與造車的每一個重要節點,包括冬測和夏測;他考了賽車執照,發布會現場播放了雷軍開小米SU7漂移的視頻;他還親自路測,10多次累計5000多公里。
今年初,小米SU7的訂貨目標為7.6萬輛。這意味著扣掉產能爬坡時間,月銷1萬輛。5月,小米調整了交付目標,保底10萬輛,力爭12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