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底,一款名為《跳一跳》的游戲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據微信官方數據,該游戲上線不到20天,累計用戶就達到3.1億,其中更有 22%是從未玩過游戲的用戶。
與《跳一跳》一同出圈的,是微信小游戲。2017年初,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無需下載、打開即用”是小程序最核心的特征,而小游戲是以小程序形式呈現的游戲產品。
2022年,微信小程序的日活超過6億,它也成為人們在生活當中高頻使用的產品。同時在游戲行業,騰訊也用“小游戲”構建出了一個大生態。
近日,微信小游戲團隊宣布,經過 6 年多的發展,小游戲用戶已達到10億,月活用戶超5億,并且用戶使用時長持續增長。
騰訊“新芽”
今年年初,騰訊創始人兼CEO馬化騰在員工大會上表示,微信是騰訊目前最強壯的平臺,過去十幾年,微信生態的不斷壯大,為騰訊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他同時提出,微信接下來的挑戰是“老樹如何發新芽”。在他看來,視頻號、小程序、小游戲、搜索等都是微信在醞釀的新芽,“如何把這些產品和服務常青化,很值得大家思考”。
過去幾個季度,這些“新芽”頻繁出現在騰訊的財報當中。
比如在2023年年報中,騰訊提到,“小程序、小游戲和微信搜索等展現出強勁增長勢頭,小游戲流水年增長超50%,微信搜索日活躍用戶數破1億。”
在2024年一季報中,騰訊則提到,“小程序總用戶使用時長同比增長超20%。其中,非游戲類小程序的日均使用次數同比實現雙位數百分比增長,小游戲流水同比增長30%。”
談及“新芽”業務,騰訊管理層認為,微信中的新服務,如視頻號、小游戲和微信搜索,有助于提高參與度和平臺整體健康水平,同時還能在相對穩定的平臺成本基礎上,以極高的利潤率創造額外收入。
今年一季度,小程序廣告收入同比增長超40%,其中小游戲開發人員成為了重要廣告主。同時,小游戲平臺服務費也成為騰訊增值服務板塊新的收入來源。
小游戲的變現模式主要分為IAA(In-app Advertisement,廣告變現)和IAP(In-app Purchase,內購)兩種。在財報中,騰訊是以凈額法確認收入,因此小游戲的收入有著更高的利潤率。而利潤增長,是騰訊目前更看重的增長指標。
小游戲帶來增量市場
在騰訊看來,小游戲是一個平臺機會。根據騰訊的口徑,小游戲作為小程序垂直應用的成功案例,目前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休閑游戲社區。
據微信小游戲團隊披露,小游戲的用戶畫像和傳統游戲有較大不同:第一,女性用戶占比高;第二,三線城市用戶占比一半;第三,用戶年齡以24-40歲為主。
這意味著,小游戲為游戲行業開拓了一塊新的增量市場。有多位游戲開發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小游戲的特點是進入門檻比較低,所以獲客成本也相對低一些,這使得原先許多不玩游戲或者是不知道某游戲的用戶都能成為該游戲玩家。
騰訊管理層也曾指出,據他們觀察,小游戲并沒有侵蝕移動APP的用戶和時長。從用戶消費的角度來看,只有一小部分小游戲的付費用戶也同樣是APP游戲的付費用戶,而APP游戲的付費用戶中只有個位數百分比是小游戲的付費用戶。
根據《2023 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2023 年國內小程序游戲市場收入200億元,同比增長 300%。接下來,隨著內購付費占比的快速提升,小游戲市場規模仍將保持較快增長。
目前,盯上這塊增量市場的玩家除了騰訊,還有抖音。今年年初,抖音宣布投入超50億元的資源去推動抖音小游戲發展。但由于微信入局較早,再加上微信平臺的黏性以及相對完善的生態系統(如社交分享和通知)等,使得微信小游戲的生態也相對更加繁榮。
數據顯示,小程序已累計服務超過40萬開發者。在小游戲開發者團隊中,超過8成是30人以下的創業小團隊,同時傳統大廠也正在入局。近一年,有60多款游戲DAU過百萬,有240多款游戲季度流水超過千萬,較去年有相當大幅度的增加。
有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小游戲未來發展空間主要取決于技術能力和游戲開發工具。過去幾年,隨著小游戲架構變得更加強大,已經可以看到越來越多中重度小游戲的出現。
如今,小游戲用戶每天在線時長約一個小時,其中超過一半是通過微信下拉、會話分享等私域場景啟動小游戲,說明用戶是在主動去尋找自己喜歡的小游戲。
更重要的是,目前很多正在玩APP的游戲的人也開始玩小游戲,這意味著小游戲的能力和體驗正在與APP游戲長期融合。信達證券分析認為,APP+小游戲雙版本發行將是游戲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首先,APP+小游戲雙版本發行不需要太大的開發成本,因為在美術素材方面大多可以復用;其次,雙版本發行能帶來用戶及收入增量,這是游戲廠商目前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