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免費襪子,撕開商品設計的性別遮羞布。
“送不起就別送!”安徽阜陽的崔女士怎么也沒想到,一雙免費襪子竟讓她成了全網聲討惡俗設計的“代言人”。
當日常用品淪為性別偏見的隱秘角落,普通人該如何對抗資本的無形冒犯?
贈襪變“雷區”
2月11日,崔女士穿上朋友贈送的襪子時,突然發現腳踝處的圖案越看越不對勁——一只狗正用繩索牽著女性形象。
“這哪里是萌寵互動?分明是赤裸裸的物化!”她立刻拍照發圈質疑,卻意外掀起輿論海嘯。
網友深扒發現,該設計刻意強化“女性被支配”的隱喻,而贈送該襪子的商家至今沉默。
當免費成為冒犯的借口,沉默就是作惡的幫兇!
誰在縱“擦邊”設計?
這不是第一次商品設計踩中性別雷區。
從某品牌女性內衣廣告被指“性暗示”,到童裝印上“Welcome to the jungle”等爭議標語,商家們正在用“黑紅也是紅”的邏輯試探底線。
一位從業十年的服裝設計師透露:“現在很多小廠專門做‘梗圖設計’,用兩性話題博眼球成本最低。”
當設計部會議變成“怎么讓圖案更有話題性”,消費者的尊嚴早已被折算成流量數據。
3步教你懟翻不良商家
① 留存證據鏈(拍攝帶包裝的實物+購買記錄)
② 撥打12315時強調“違反《廣告法》第九條:不得含有性別歧視內容”
③ 向婦女聯合會投訴時引用《婦女權益保障法》第83條“禁止通過媒介貶損婦女人格”
當一雙襪子都能刺痛社會神經……
這不僅是關于某個無良商家的戰爭。
菜場里印著“娶妻當娶XXX”的圍裙、文具店標注“男生專用”的藍色書包……
性別偏見正通過毛細血管般的生活細節滲透。正如網友神評:“今天默許狗繩牽女,明天就可能默認職場歧視。”
網友點評
商家至今裝聾作啞,但2000萬寶媽已舉起放大鏡。你家衣柜里,還藏著多少“隱形羞辱”?
下次拆開贈品時,你會不會也下意識檢查——這究竟是禮物,還是裹著糖衣的性別炮彈?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