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產業智能化、電動化加速發展的當下,潤滑油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嘉實多如何適應并參與這場變革,成為行業高度關注的話題。在剛剛結束的一場媒體群訪中,《汽車之友》有幸與嘉實多中國區及全球管理層深入對話,從本地研發戰略、AI技術融合,到電動車潤滑科技的第二次浪潮——對話嘉實多高層熱管理突破與商用車布局,嘉實多展現出其深耕中國市場的長遠眼光與技術創新能力。以下為本次采訪精要內容。
受訪嘉賓:
嘉實多全球副總裁-新能源和工業產品-Matthias Donner
嘉實多中國OEM 銷售總監- 李海英
嘉實多中國技術總監 -曲濤
Q&A專訪實錄
AF:嘉實多為何在中國設立本地研發中心?與全球其他市場有何不同?
嘉實多高層:中國市場變化極快,產品生命周期和開發周期遠短于歐美。我們很早便意識到這一點,因此在2010年就投資建立了中國技術中心,并持續擴展能力,包括快速原型開發、測試和定制化解決方案,貼近中國OEM需求,形成了與本地同步甚至引領的研發模式。
AF:在電動化趨勢中,嘉實多如何應對新能源汽車所帶來的潤滑與熱管理挑戰?
嘉實多高層:電動化并非只是“沒有發動機”這么簡單,它對潤滑油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們不斷優化粘度,以提升電驅效率。例如變速箱潤滑的改進可帶來約1%的續航提升,相當于70度電池多跑4公里。此外我們也深入布局電池熱管理系統開發,確保電池在15-25°C的最佳溫度區間工作,以提升壽命和安全性。
AF:面對中國OEM對成本日益敏感的現狀,嘉實多是如何兼顧技術價值與降本要求的?
嘉實多高層:我們一方面通過本地化原材料采購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則更注重客戶的真正訴求:不只是要“便宜”,而是“高性價比”。我們幫助客戶提升售后服務價值與用戶滿意度,打造系統性的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價格戰的陪跑者。
AF:AI已經成為汽車核心賣點之一,嘉實多如何理解AI對潤滑行業的影響?
嘉實多高層:AI意味著更高的數據處理與計算密度,這對熱管理系統是重大挑戰。不論是車載GPU、自動駕駛芯片,還是數據中心、儲能系統,嘉實多均已開展專門的冷卻液和熱管理研發,并建立電池與數據中心聯合實驗能力。我們希望通過技術幫助客戶從AI中獲得性能而不是熱負擔。
AF:嘉實多如何看待中國新能源車出海帶來的全球業務變化?
嘉實多高層:這對我們是令人振奮的機會。嘉實多在全球超過150個國家設有服務網絡,能為中國OEM提供認證、售后、渠道建設等全鏈條支持。比如我們已與比亞迪、奇瑞、長安等客戶協同出海,為其全球化提供潤滑解決方案與市場落地支持。
AF:對于商用車電動化,嘉實多有何產品和技術上的布局?
嘉實多高層:我們早在2013年就布局乘用車電動化,近年也快速進入商用車領域。盡管滲透率僅約10%,但發展迅速,技術路線也在從中央驅動向分布式集成演化。我們已結合乘用車經驗,與多家客戶合作推進商用電驅專用潤滑及熱管理方案。
AF:在電驅潤滑與熱管理方面,嘉實多有哪些原創性突破?
嘉實多高層:我們率先研發并測試了適用于電池浸沒式冷卻(immersion cooling)的潤滑及冷卻產品。這項技術可提升電池系統安全性、壽命,并實現10分鐘快充,已準備大規模量產,并與全球OEM合作推進中。此外,我們設有針對電芯、電池包的專業測試平臺,確保每項技術都能經得起市場驗證。
AF:最近“60天賬期”成為行業熱點,對嘉實多是否帶來影響?
嘉實多高層:我們高度關注這一行業趨勢,也在積極與客戶溝通,了解政策落地情況。我們支持推動更健康的行業生態,促進供應鏈上下游協同共贏。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嘉實多對所有供應商的賬期本身就已優于60天,未來我們將根據政策發展,穩妥評估對上下游的協同影響。
編后按
這場難得的對話,不僅是一次媒體提問,更像是一場“潤滑世界與速度中國”的深度對話。在全球能源轉型與智能化浪潮推動下,嘉實多正在以潤滑油的“顆粒”視角重塑對技術與市場的理解。它不僅跟上了中國速度,甚至在部分技術路徑上,為這場“下一代汽車”的競賽加入了極具張力的“原力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