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歐盟委員會發表聲明,擬從7月4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這一決定引發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和爭議。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和梅賽德斯-奔馳集團均表示反對,認為這一保護主義措施反而可能損害歐洲自身利益。
寶馬、奔馳主張自由貿易
根據歐盟委員會披露,7月4日起將對比亞迪、吉利汽車和上汽集團將分別加征17.4%、20%和38.1%的關稅;對其他制造商將征收21%的關稅;進口自中國的特斯拉汽車可能適用單獨的稅率。
對于歐盟此番加征關稅,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對寶馬集團來說,類似增加進口關稅這樣的保護主義措施,無法幫助企業提升全球競爭力。寶馬集團堅定不移地擁護自由貿易。
“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是錯誤的決策。加征關稅將會阻礙歐洲車企的發展,同時也會損害歐洲自身利益。貿易保護主義勢必引發連鎖反應:以關稅回應關稅,以孤立取代合作。”齊普策進一步表示。
梅賽德斯-奔馳集團同樣表示:“梅賽德斯-奔馳始終支持基于世貿組織規則的自由貿易,包括所有市場參與者應享有同等待遇的原則。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將給各方帶來繁榮、增長和創新。如果任由保護主義趨勢抬頭,將對各利益相關方造成消極的后果。”
實際上,在今年2月公布2023奔馳集團年度業績后,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康林松就曾警告稱,歐盟針對中國加強保護主義的任何舉動,都將對像歐洲這樣的經濟區域造成破壞性影響。
“將危及歐盟向數字化轉型”
目前,多位歐洲汽車產業從業人員已對歐盟加征關稅的行為提出強烈反對,認為歐洲汽車產業依賴與中國的對話而非對抗。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希爾德加德·米勒警告稱,額外關稅等所謂反補貼措施并不能解決歐洲和德國汽車產業面臨的挑戰,相反會迅速產生負面影響。“貿易沖突也會危及歐盟推廣電動汽車和向數字化轉型的目標,目前與中國的業務為德國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我們的企業目前正以創紀錄的金額進行轉型融資,資金也來自中國這個核心銷售市場。”
數據顯示,歐盟汽車行業直接或間接創造了近1400萬個就業崗位,占歐盟勞動力的6.1%。對出口商的潛在影響可謂巨大。2022年,歐盟向中國出口了價值2400億美元的商品,中國成為歐洲第三大海外市場。
針對歐盟本次加稅,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稱,歐方罔顧事實和世貿組織規則,不顧多個歐盟成員國政府、產業界的呼吁和勸阻,執意采取貿易保護主義行動。此舉不僅損害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合法權益,也將擾亂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中方將密切關注歐方后續進展,并將堅決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捍衛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