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要協同中國車企一起,強化馬來西亞汽車產業的競爭力。
2017年,吉利控股收購了馬來西亞DRB-HICOM旗下寶騰汽車49.9%的股份,負責寶騰的全面經營管理,并持續向寶騰輸出產品、技術、人才,協同提升寶騰品牌的整體競爭力。
在吉利的經營之下,寶騰僅僅用了兩年多時間便實現了扭虧為盈。2019年年底,寶騰員工都收到了至少1.5個月工資的獎金,這是吉利入股寶騰之后,第一年盈利的獎勵。
在寶騰逐步走向正軌之后,吉利又加大了在馬來西亞的投資。
圖源:吉利控股集團
2023年10月11日,在馬來西亞總理的見證下,吉利控股與DRB-HICOM集團再度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將圍繞馬來西亞丹絨馬林汽車高科技谷(簡稱“AHTV”)建設展開深入合作,助力AHTV新能源創新產業發展,促進馬來西亞汽車產業新能源智能化轉型升級。
吉利在馬來西亞的布局,擴張至產業鏈領域。
‘AHTV’項目旨在馬來西亞建設成為一個東南亞的下一代整車生產及供應鏈的樞紐。整體產業布局除了整車和供應鏈零部件制造能力以外,還將吸引鋼鐵、橡膠等原材料、半導體及電子制造與加工、新能源汽車三電、工業互聯網、數碼與數字化行業、光伏、儲能等優質企業入駐,共同拓展全球市場。
AHTV產業園計劃在2035年形成50萬輛整車的生產能力,其中50%出口;同時,打造100萬套零部件供應鏈體系,其中50%服務于全球市場。
為什么要扎根馬來西亞?
“我們要在全球引進一些汽車零部件企業到馬來西亞,也可以從中國引進一些中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來幫助馬來西亞汽車工業零部件競爭力的提升。”5月30日,在央視財經頻道《對話》欄目《中馬開放合作新機遇》節目錄制現場,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這樣表示。
圖源:吉利控股集團
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市場格局,與東南亞對汽車的政策有著很大的關系。在東南亞市場,除了馬來西亞堅決發展本土汽車產業之外,其他國家均采用了躺平式的發展策略,這為諸多全球車企進入東南亞市場奠定了基礎,而行動迅速的日系最先吃到了這一波“政策紅利”。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日系車企就開始了對東南亞市場的布局。
1962年,泰國暹羅汽車公司與日產成立合資企業“暹羅汽車&日產有限公司”,日產由此成為首家在泰國建廠的日本汽車制造商。同年,豐田也在泰國設立合資公司并建廠。此后,本田、五十鈴等車企也相繼進入泰國,并將泰國作為其主要海外出口生產基地之一。
圖源:蓋世汽車
跟隨著整車企業的步伐,失崎、電裝、愛信等零部件企業也紛紛扎根東南亞市場。經過60多年的發展,日系早已在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地站穩腳跟,領跑整個東南亞市場。
據蓋世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整個東南亞市場的整體銷量為339.7萬輛,其中,日系品牌占據了70%的市場份額。在銷量前十的車企當中,日系品牌占據了7個席位。
雖說整個東南亞來看,日系品牌占據了絕對領先的位置,但細分來看,日系在馬來西亞的占比并不高。
數據顯示,2023年北鹿大、寶騰在馬來西亞的銷量分別為33.03萬臺和15.46萬臺,二者占據了馬來西亞市場60%的份額。豐田則以11.48萬輛的成績位居第三,本田、三菱、馬自達等品牌銷售均在數萬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