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00元就能買到的羽絨服,今年打完折還要428元,價格上漲太離譜,知情人士揭秘:絨漲價了。
可誰知道,背后的推動力中,豬肉竟然是元兇!
一年更比一年高
不是羽絨服穿不起,而是軍大衣更有性價比。
這句在2023年風靡社交平臺的話,在時間的長河中驗證了合理性,2023年雙十一,軍大衣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81%,價格比羽絨服便宜的多,暖和度卻是沒受到影響的。
昔日產品再度爆火,背后的推動力,是羽絨服不斷上漲的價格,2020年,羽絨服的均價還在四百左右,平均一年上漲一百,就這還是普通款,大型的防寒服,價格賣到超2000元的也不在少數。
消費品的價格在不斷上漲,不少人感慨,工資水花不大,這么貴的衣服,誰買的起?
以為2023年交出的成績單會給商家一定的反思空間,貴價商品當然可以推,但同時,價格偏低的產品是否也可以做一點,這樣可以讓更多的人都能買得起羽絨服。
可等消費者在2024年的雙十一準備血拼一把的時候,卻驚訝發現,別說價格下調了,和去年同樣含絨量的羽絨服,價格反倒又上漲了一些。
相關從業者也很無奈,絨漲價了,年初的時候,基本一天一個價,原材料打不下來,即使有心生產物美價廉的產品,也不得不考慮成本問題。
確實有這方面的原因,很多人感慨,感覺冬天越來越冷了,羽絨服成為剛需后,鴨苗價格也開始上漲,翻倍增長出現在2023年,因其漲速過快,鴨業終端市場的產品價格自然也會受到影響。
但市場的形勢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在鴨苗價格翻倍增長之前,其價格也是經歷了三年低谷期的,鴨不受歡迎,市場自然有火熱的產品,而從2021年,豬肉竟也出現了下跌態勢。
尋常人家中,肉類食品中,豬肉是最常見的,它之價格都能下跌,證明消費者對禽類的需求肯定是下降的,需求下降,養殖就會減少,數量少,出絨量自然也少,但需求又多,漲價成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