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全國各地多場“村晚”上演,齊慶豐收。
9月19日,來自安徽、河北、湖北、河南、四川等地的才藝主播在家鄉自辦“村晚”,展現各地秋收風俗。據了解,這些主播報名參與了抖音直播發起的“主播辦村晚”秋收季活動,在該活動扶持下,共有324萬人在主播們的直播間里觀看了秋收主題“村晚”。
據了解,本次“主播辦村晚”秋收季活動,是“我要辦村晚” 鄉村文化能人抖音直播扶持計劃的系列活動。該扶持計劃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指導,中國文化館協會和抖音直播聯合發起,邀請全國才藝主播在家鄉舉辦“村晚”活動并線上直播。2024年以來,在該計劃扶持下,已有來自全國16個省份的近40位主播自辦“村晚”,累計吸引超過4600萬網友觀看。
00后大學生、53歲刀馬旦,
一南一北戲曲“村晚”唱給農忙老鄉聽
9月19日一早,河北保定徠源縣東山村的廣場已熱鬧起來,村民們圍坐戲臺邊。翹首以盼間,主播@甄妮刀馬旦 穿著戲服扮作穆桂英登場。只見她在舞臺中央揮舞長槍,將“回馬槍”“寶劍進鞘”耍得威風凜凜,引得現場村民與直播間觀眾連連叫好。這場“村晚”線上觀看人數超過了77.4萬。
這場“村晚”的舉辦者是53歲的甄淑梭,一名從業40年的刀馬旦演員。疫情期間,因線下演出減少,甄淑梭開始嘗試在抖音直播。這兩年,甄淑梭回到河北老家,一邊在村里種地、放羊,一邊在直播間練功、表演。憑借一身功夫,她被網友稱為“牛棚穆桂英”“抖音第一刀馬旦”,直播打賞也改善了她的生活。
時值秋收,甄淑梭想用一場村晚演出為當地老人慶豐收,“辛苦了一年,想讓他們在下地勞作回來后能開心一下”。
“村晚”現場,不少留守在村里的老人登臺演出,帶來黃梅戲、吹電管、反串演唱等精彩節目。正值玉米豐收,甄淑梭還組織了掰玉米比賽。屏幕前,粉絲們也用評論、打賞參與其中:“掰玉米可是個技術活”“阿姨們掰起玉米來,動作真是行云流水”……
向南800公里外的安徽蚌埠馬城鎮貢姚村,“00后”泗州戲傳承人、戲曲主播@泗州戲貢筱玉(貢健強)也為老鄉們帶來一場戲曲主題“村晚”。
“燕麥草帽頭上戴,紫色絲帶腰中扎……”泗州戲又叫拉魂腔,是安徽省四大劇種之一,這一扎根民間的地方戲種在淮河兩岸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村晚”舞臺上,貢健強特地挑選了《王桂花走娘家》等小戲,“回到家鄉,該唱點鄉親們耳熟能詳的、接地氣的小戲,讓大家都能放松放松,也提振一下心神。 ”他用泗州戲唱腔將輕松幽默的小故事娓娓道來,村民們笑聲不斷響起,直播間里“好聽”連連刷屏。
貢健強8歲開始學習泗州戲,14歲成為泗州戲非遺文化傳承人。大二時,他用唱戲攢下的積蓄“眾籌”創辦了蚌埠市玉麒麟青年泗州戲劇團,希望讓更多年輕人參與到泗州戲傳承中來。劇團的演員們是他從抖音上邀請的;戲服和道具則是靠網友捐贈和打賞一點點攢齊的。對于貢健強而言,帶著自己的泗州戲劇團在家鄉辦場“村晚”,是對老鄉和粉絲們的回饋。
衛調花鼓戲非遺傳承人董瑞玲是貢健強的老師,得知他要舉辦“村晚”特意趕來助陣。她演繹了小戲《香油記》,詼諧、接地氣的對話和生動的表演引人入勝,讓觀眾沉浸其中。
豐收季熬梨膏、摘石榴,
“村晚”舞臺演繹彝族藏族風情秀
在“歌舞之鄉”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縣小黑箐鎮白沙村,半山腰的鼓樓里搭起了“村晚”舞臺。村民們在地上撒下松葉,歡迎屏幕前的各地觀眾。“撒松葉”是彝族在重要節日、節慶的習俗。主播@曲木阿依 身穿傳統民族服飾,唱起彝族《迎客歌》,拉開“村晚”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