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MAHA TZR250系列,見證了二沖程跑車稱霸車壇的輝煌時代,每一次改款都帶來引擎布局的革新,推動了極速的界限。而最終進化型態3XV系TZR250R,搭載了性能強悍的V型雙缸引擎,成為一代經典。
二沖程引擎賽車稱霸WGP賽場
小排氣量車款追求的是高效的動力輸出,而二沖程引擎憑借其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易于壓榨馬力的優勢,成為當時的最佳選擇。這一現象在世界摩托車錦標賽(WGP)的500cc級別尤為明顯,各大廠商紛紛采用二沖程引擎,只有HONDA獨樹一幟,堅持挑戰搭載橢圓活塞的四沖程引擎NR500。
然而面對YAMAHA YZR和SUZUKI RG等強勁對手的圍攻,HONDA NR的戰績并不理想。最終在1982年,HONDA也不得不向市場妥協,推出了搭載二沖程引擎的NS500參戰WGP。令人驚嘆的是,NS500一經推出便展現出驚人實力,Freddie Spencer更是在1983年駕駛NS500奪得了世界冠軍。這一結果頗具諷刺意味:一直以來堅持四沖程引擎的HONDA,最終卻用二沖程引擎證明了自己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傳奇車手Kenny Roberts駕駛YAMAHA YZR500廠車,締造了輝煌戰績,連續三年(1978-1980)稱霸WGP。
二沖程跑車的戰國時代來臨
1980年代,二沖程跑車的戰火由YAMAHA RZ350/250點燃。搭載水冷二沖程引擎與TZ廠車技術的RZ系列,以強悍性能傲視群雄,也促使其他日本廠商紛紛投入研發,開啟了一場激烈的性能競爭。
Yamaha RZ250以其強大的35hp馬力水冷二沖程引擎,在當年250cc級距中傲視群雄。其兄弟車款RZ350更被冠上了「大車殺手」的稱號,可見其性能之強悍。
而HONDA在1982年以搭載革命性DOHC V型雙缸引擎的VT250F挑戰RZ250,兩者皆擁有35匹馬力。然而真正引爆戰局的是SUZUKI在1983年推出的RG250γ(Gamma)。這款劃時代的車款搭載45匹馬力二沖程引擎、大型整流罩,以及首見于市售車款的鋁合金車架,震撼了整個業界。
為與風靡一時的YAMAHA RZ250一爭高下,以四沖程引擎見長的HONDA推出了VT250F。搭載了一臺動力強勁的V型雙缸引擎,可輸出35 HP馬力,與RZ250不相上下。
RG250γ的出現,不僅震驚了日本,更震撼了全球。作為史上首款成熟的跑車,它搭載著強勁的45PS引擎,搭配輕量化的鋁合金車架和流線型的整流罩,完美地將賽道科技融入市售車款。
面對強敵環伺,YAMAHA同年推出了搭載YPVS系統的RZ250R,并新增了全整流罩版本的RZ250RR。盡管HONDA也推出搭載NS500同款三缸二沖程引擎的MVX250F,但兩款車的光芒都被RG250γ掩蓋。
1984年,戰況更加白熱化。HONDA推出了搭載全新設計的V型雙缸引擎和鋁合金車架的NS250R,并配備了全整流罩,據說這款引擎與廠車RS250R同步開發。川崎也不甘示弱,推出了搭載廠車技術并列雙缸引擎和鋁合金車架的KR250。
大改款的RZ包括配備全罩的RZ250RR,搭載YPVS,最大馬力提升至43HP。
搭載繼承自NS500的V型3缸2沖程引擎的MVX250F,也是漫畫《鵜鶘公路俱樂部》的主角的坐騎。但問題較多,一年后在γ的陰影下停產。
針對MVX表現不佳的情況,HONDA推出了NS250R,據說是與商業賽車RS同時開發的,新開發的V型雙缸引擎安裝在鋁合金架上。
KAWASAKI KR250搭載了一具并列雙缸引擎,并采用鋁合金車架,全整流罩設計受GPZ900R所啟發。
1985年,YAMAHA帶著搭載并列雙缸引擎和TZ250傳承而來的Deltabox車架,讓第一代TZR250加入戰局。至此各大日本廠商的WGP跑車車款齊聚一堂,將仿賽車款的熱潮推向了巔峰。